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成功的最佳切入点与保障
2011-8-26 00:00
|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278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成功的
最佳切入点与保障
北京瀚源达成功学习心理研究中心 校长刘先培
一、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教育的成功是每个教师的追求与向往,更是家长学生的期盼与梦想,但什么是教育的成功呢?仅仅就是考高分、上大学吗?
我曾长年在外省市的省重点中学工作,日常教学颇为兢兢业业,也小有成就。我自恃我的尖子生很优秀,也以他们为荣。特别是王兵(化名)这个学生,他是我们区在十二届高考没人考上北大清华的情况下,终于考上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他在清华汽车工程系学完五年本科后,放弃保送清华直博,走上工作岗位。岂料,一年后,就是这个品学兼优、一表人才、身高体壮、帅呆了的小伙子,为了别人对他恋爱问题一句调侃的玩笑话,而轻生自杀。这让所有的人扼腕叹息。我作为他当年的高中班主任,更是刻骨铭心!学习特别优秀,智商很高,却应付不了生活中的小挫折,情商竟然如此低下。虽然事情没有直接出在我的手里,但这道阴影一直挥之不去,让我久久地思考着、审视过去奉为金科玉律的 “分数高就是优秀生”的传统理念与评价观,显然有严重偏差了。
教育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是一个认知体,他首先是一个生命体。就是说,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装知识的瓶瓶罐罐,只读书、读死书。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要生活得自在、有意义、有价值,能为自己,也为家人,更为国家、民族做有益的事。要如此,就要照比尔·盖茨所说:“我们的教育必须与学生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培养的必须是智能正常,有学习和探究能力,性格坚定,情绪乐观,人际和谐,既能积极面对环境的多种挑战、实现人生的价值,又能主动调整发展自我、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我们过去的教育,由于重智商、轻情商,把阶段指标误为终极指标,把分项指标误为综合指标,以至酿成了上面这样的悲剧。其实,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失误,导致情商低下、耐挫抗压能力极差的失败案例,何止王兵一个。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学生马加爵,因为生活琐事引发矛盾,把他同室的四个学生杀死,惊得世人目瞪口呆。马加爵是经过逐级升学考试选拔后升入大学的,但还未出校门就制造了惊天大案,成为危害极大的爆炸品。如果说这是极特殊的典型个案,那么学校出的次品、半废品、废品就有相当数量了。如不能自食其力的“啃老族”,如各级学校不在少数的辍学、弃学、厌学的人,且呈蔓延趋势。这还是浮在面上的,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学习适应、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方面的问题。北京一项调查,32%的中小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但80%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疾患未被关注,以至延误病情,带来严重后果。可以设想王兵、马加爵如早一些或从小就接受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没准儿他们的历史会改写了。
诚然,子女教育、学校教育问题,古今中外都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贫穷国家如斯里兰卡、非洲的穷国就不必说了,就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现在对此也焦头烂额。美国媒体警告该国基础教育面临“灾难性”危机,美国总统布什颁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令,力图改变局面;法国新总统萨科齐一上任就喊出“重建学校,重构教育”,一副要推倒重来的架势;日本实行多年的宽松教育,引起家长、社会的严重不满与反弹;台湾的媒体说台湾十二年教改十二万分失败等等,不一而足。
看到这种情形,我们该怎么办呢?
二、 教育功能的本质
在学校读书,真正的任务是什么呢?是学好语文、数学、英语……等课本吗?是,但还不完全,后面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研究“上学”与“成功”的相关及不相关的各种情况,综观①上学读书后成功,②上学读书后不成功,③未上学读书却成功,④不上学读书且不成功的林林总总,颇耐人寻味:也确有不少人上学读书后飞黄腾达;但有的人未上学读书或读的不多,照样成功,如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因从小开始体育训练而耽误了学业的奥运冠军,没进过校门的商界精英,做出优异成绩的普通工人、农民,等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锐意进取,刻苦钻研,取得辉煌成就,真所谓“行行出状元”,而且人不在少数;也有人上学读书没有读出名堂,平庸一生;有的人不上学,瞎混,落魄,甚至最后进了监狱。分析、归纳各种成功与失败正反面的案例后,我们就看清楚了:成功人生须有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成功素质。这些素质在学校获得,是学校教育的成功;没机会在学校获取,如能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人生同样成功。这就让我们豁然开朗:学校教育应通过文化课“书本”这个载体来培养学生百折不挠、遇难愈勇的精神,学会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把自己推向成功之路。也只有培养起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斗志,才能把文化课学好。有了这种成功素质和精神,人生旅途不管有多少风风雨雨,都能勇往直前。没有解决理想、信念、情操的问题,为读书而读书,读死书,死读书,不注意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可能取到真经。如果成为那样的“书呆子”或没有灵魂的躯壳,“书”也就白读了。教育功能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成功素质。 而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健康问题几乎随处可见。你是否感到精力不集中、健忘?是否感到不安、焦虑、紧张?是否感到世态炎凉,难以与人相处?是否为考试发愁?此外,自卑、任性、孤僻、焦虑、嫉妒、适应社会困难乃至自杀、犯罪等不适应社会的现象,都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范畴。有科学家预言,新的世纪将是心理卫生的世纪,维护心理卫生将会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学习适应不良,更是中小学生常见的一种适应性障碍,大都是一种习惯的心理失调,由于直接影响学习,使学业不良,如不及时调适,会导致休学、留级甚至由厌学而辍学,拖延下去,严重的可发展为神经官能症。故必须及时予以调适,以确保这类学生人生的健康发展,只有运用心理学这个专门研究人的大脑思维的科学,研究这个专门指挥人、驾驭人的科学,去观察、分析、研究学生身上的各种行为问题,才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追本溯源,从源头起研究他的行为问题,是如何由心理落差演变到心理不适、心理变异、心理扭曲、心理障碍到行为诡异,才有可能很好地矫治和干预,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将性格的劣势转化为性格的优势,以达到人格的完善。
当然,心理学不只是研究抑郁、自闭、强迫等病态。近五十年,世界上心理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心理学脱颖而出。现代心理学侧重研究成功,研究怎样开发人的潜能,强调从正面的角度识别和开发人的积极品质,发挥人的优势和才干,把普通的人变为优秀的人,把优秀的人变为卓越的人。北大心理系还专门组建了成功心理学研究中心。对我们学校而言,各文化课的学习是学生的主业,师生、家长渴望提高成绩,压力特别大,他们的喜怒哀乐很大一部分都衍生自这里。如何解决学习压力上的困惑,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的动力问题、兴趣问题、情绪问题及方法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而这正是成功心理素质训练的一个功能,不可或缺,也不能替代。成功心理素质训练受到关注与重视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心理健康教育从普及心理学知识,健全心理素质讲座,升格到了以成功心理学为核心的成功心理素质训练,这是一次质的飞跃。从坐而论道,到投身训练,就有可能形成生产优质人才的流水线。教育界困惑多年的大难题,现在出现一线曙光,以成功心理学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通向明天的金光大道。如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家威廉·詹姆斯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是,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和心态,就能改变这个人的人生。”即心理掌控命运。我们学校可以而且应该从改变孩子的心理状态入手,送给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多学科的研究,包括
1、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2、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自我修养,升学择业以及生活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3、分析学生中有哪些不健康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4、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没有心理疾病并具有积极向上发展的心态。
5、成功心理学的核心思想,并用于提升自身成功心理素质的训练。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分析研究对象。先要认真分析研究每一个学生个体。长期以来,我们研究的大多是我们教 者的自身需要,却忽视了对学生个体主体意识的研究。过去是孩子不懂大人的事,现在是大人不懂孩子的事,“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连对象都不了解,怎么去说服、引导他?分析心理学是我们必备的一件利器。初一学生李奎萱刚入我校时,自私霸道,屡屡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学习更是进不了状态,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对其做了深层次的心理调适与矫治,一段时间后的李奎萱,不仅人际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习也进入了良性循环。其家长在反馈信息中这样说“奎萱本周回家,情绪高涨,他给我们讲述在学校当他投入学习或者帮助同学后,他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而且有莫大的快乐感。在家里,他还主动帮助家里干拖地板、倒垃圾等家务事。我们家长观察孩子从内心深处发生了改变,从以自我为中心,到与人交往能主动想到别人的感受,从任性霸道到能想到要去宽容别人,能主动找自己身上的问题。更让我们家长高兴的是瀚源达成功学习心理研究中心能使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变得心理健康!本周回学校情绪非常稳定!”面对教育对象的诸多问题,及时、适时解决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分析其问题产生的根源在哪里,本质是什么,只有“把脉”准确,分析到位,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2、重在参与体验。切忌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纯理论课来讲。要多用参与式、互动式、情境式、体验式等训练方式。如“母亲节”时,让每个学生把书包腾空用来揹两块板砖,从下午两点起,到晚上九点半熄灯上床前,一直揹着不放下来,让他们体会、感受母亲怀孕时的艰辛。这样让学生体验感恩,比唾沫四溅的说教都有用得多,收到奇效。一个家长在给我们的信中写到“无意中看到女儿散落在桌子上的一篇作文,大致写的是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书包里放两块砖头,为的是让孩子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我们没有想到你们的教学方法真的很独特。我的女儿写的体会非常好,字里行间没有华丽的辞藻,完全是真心的流露,尤其是结尾写到“我现在好想对妈妈说,妈妈我爱您,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您也是我心中最爱的妈妈,您在我心中永远最漂亮、最年轻。妈妈,女儿爱您,女儿会给您争光的。”看到这,我感动的眼泪都快出来了,我的女儿真的长大了。不仅是学习上有了进步,身心健全发展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在这次周考中获得了第三名。我感受着这份爱,感叹着女儿仅仅两个月的变化,我深深地感谢瀚源达学校,感谢你们成功的心理研究成果,把我的女儿造就成了一个出色的女孩。”
3、营造良好氛围。心理健康教育如果一开始就造成师生对立,那肯定是没有效果的。要有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创造愉快、宽松、自由的心理气氛,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如逆反、反正挨批、总是被整、滚刀肉的心态,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春风化雨的疏导方式,让学生认同、接纳你。
4、成功是成功之父。赏识、激励、赞扬、奖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学认为,在人的本性有一种倾向,当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子,我们真的就会成为什么样子,这就是自我的心理暗示与明示在起作用。消极暗示的危害极大,积极暗示的威力不小。老百姓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无道理。过去的教育是“教育=这个题你怎么又做错了?真笨!”。现在的教育应该是“教育=这个题你居然又做对了!真棒!”。真别小看这一字之差,做起来,不但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要改变,教育的内容也要更新。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用权威的谎言的实验,创设了著名的“期待理论”,期待理论的核心是“给期待对象以特别的关注与喜爱(通过暗示或明示),并以此来刺激引起期待对象的积极的行为反应,进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可惜我们过去很多时候是自觉不自觉的反面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来制造了差生。心理学的效应乍一看上去真有点匪夷所思,但它确实就这么微妙、玄乎、神奇。正因为如此,成功心理素质训练才非常必要,势在必行。
5、制造“蝴蝶效应”。心理健康教育是塑造人灵魂的工作,是改造人个性的工作,是改变人习惯的工作,当然不能想象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学生身上的问题,从小的到大的,甚至教育的失败,都源于早期养育失误,即源于以前家长在处理吃喝穿戴、喜怒哀乐、予取奖惩、身边琐事、学习娱乐、劳动卫生、待人接物等细小问题上失当而累积起来,导致价值观、苦乐观、劳动观等意识思想上的偏差而造成的。现在要矫治,不能性急,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步步推进,从细微处制造“蝴蝶效应”才会有效果。不是一番说教或一顿暴打能奏效的。
6、内化升华自信。所有的教育都需通过对象个体自身的内化来实现。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没有内化的教育是无效劳动。随着内化的点点积累,自信也逐步提升,“我在进步”,“我能行”。通过学生自我教育使个性得到发展以达到人格的完善。自信是最珍贵的能源,人类的进化、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无不由此而来,孩子的成长也因它而更健康。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咒语,是可以攻破的。
7、问题孩子背后。问题孩子的背后多半有一个问题家长,这一代父母对子女呵护有加,生怕他们不快乐,或者不成功,这些孩子自始至终是不允许自己失败的。使孩子避免遭受挫折,实际上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些家长没有明白,逆境是成功的加油站,与普通人相比,那些成功人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他们不仅能从生活的逆境中站起,还能在此基础上飞黄腾达。家长的问题不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就好不到哪里,要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应呼吁立法,家长也应持证上岗。
8、要同学习挂钩。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离开学生的主业——学习。素质教育与文化教育不能对立、脱钩,这两者相辅相成,相反相成,辨证统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畏难、厌学等情绪及学习方法问题等,给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活素材,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解决了这些问题,让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出实效,更充实、更发展。不敢或不能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疑难、问题的,不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终究要被淘汰。心理健康教育要把解决学生中的学习问题作为己任,并把能否解决当中的问题,作为检测自身水准的手段。
9、要让效果说话。辨证唯物论的基本要义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心理健康教育、成功心理素质训练也要接受实践检验,有效的要坚持下去,效果不明显的要调整,错误的要改正。不能为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走过场、作秀,要让效果说话。
10、抓反复反复抓。心理健康教育最终是要提升学生的素质,即要改变他的思维方式、观点,改变他的习惯,甚至于改变他的性格,所以,绝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可以办到的。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还要有应对可能反复、学生刚进步一点又退回去了,还得重来的心理准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稳扎稳打,步步前进,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显示出稳定的效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