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的需要 播撒希望的种子
2012-5-27 00:00
|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76
了解孩子的需要 播撒希望的种子
家长对孩子都怀有各种各样的希望,那么如何把这种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里,是我们很多家长都关心的问题。
不少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小学时很爱说话,谈学校、老师、同学的话题,谈他们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有的幼稚可笑,不过家长和孩子的交流自然、融洽。但自从孩子进入中学后渐渐变得不爱和家长说话了,常常是家长问一句,孩子说一句,有的孩子甚至表现出对家长询问的反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家长们大多会认为这一现象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了逆反心理的表现,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有生理的原因,也就是家长们所说的孩子进入了逆反期,但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一、孩子有哪些基本的心理需要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需要 比如说,孩子在情感方面有爱和被爱的需要,在家庭中他们需要父母、亲人的爱,他们也爱父母、亲人。当这些爱得不到或受阻时,就会出现逆反情绪。当然,一般孩子的这种爱的需要家长都是做得很好的,少数家庭因父母或其他孩子特别爱的亲人去世或父母离异等,会对一些孩子的心理造成—定的影响。。但是无论那种情况,家长在教育中如何理性地赋予孩子爱,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苟是我们要不断总结和探索的。
2.成就需要 孩子和成人一样,他们需要别人对他们的认可、承认、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有成就感。例如他们在家里,希望自己的某些行为、对事物的看法等受到父母的认可、肯定;特别是赞扬、夸奖;在学校,希望考试成绩好,被评为班干部,希望在各类课外兴趣小组取得成就,想表演节目,还想争第一等。当这些要求不能满足或欲望受挫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疏导,就容易带来冲动或焦虑等心理.问题,从而表现出逆反情绪。3.安全需要 有的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比如有的孩子,怕考试考不好家长责怪,一旦学校要考试,情绪就十分紧张。还有的孩子在家里父母关心过多、过细,使他们对新的学校、社会环境有一种担忧或者恐惧,这也必然带来情绪方面的问题。
4.自尊感的需要 孩子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当成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后,往往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影响,使得本来彼此融洽的感情蒙上阴影。如有的孩子犯了错,家长不管有没有其他人在场,就批评甚至打骂孩子等等。要想避免这方面的问题,只有尊重孩子,使孩子的行为得到合理的评价,孩子才能充满自信。
5. 公平的需要 孩子需要人们对他们公平、无偏见。我们常听孩子在背后议论家长,“说话不算数”,“自己都办不到还要求我们”,又如还有些家长要求孩子要好学,多看有益于发展和学习的书籍,但他们自己往往不学习、不看书等。这些都说明孩子需要成人的言行一致,对孩子的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古人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是千真万确的道理,若确因特殊原因未能做到的事,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说法。
6.独立性需要 孩子们常常渴望自己能够独立地决定和处理一些事情。独立性在青春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如果这时候,家长不了解孩子的需要,要么孩子与家长产生对抗情绪,要么孩子缺乏独立性、判断力。
二、探索教育子女的成功之路
如果家长在孩子青春期的教育不当,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和父母的对立甚至对抗,这时要把我们希望的种子播撒进他们的心灵,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了。我们认为,一个家庭养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所以,家长们也要不断学习,加强家长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互相交流,让我们共同探索教育子女的成功之路。
1.打开与孩子的交流之窗——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
日本一些专家专门为此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日本的父母每天仅能有35分钟的亲子沟通时间;台湾的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发现,台湾的父母与孩子述说贴心话的时间也只有12分钟。
我想,我们大多数家庭的父母与孩子的心灵沟通也不会太多。所以,建议家长们试一试:在下班后不要只顾自己阅读报刊、看电视等,不妨先找孩子,和他打声招呼,证明孩子是你心中的“爱”。每天抽出一二十分钟,洗耳恭听孩子一天的遭遇,相信他有许多的奇遇想告诉你。
2.不要舍不得赞赏——满足孩子的成就需要
家长要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成就需要。一是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即时表现出赞赏,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在很多方面的表现可比我们同龄时的表现好多了。同时,家长要去发现孩子的特长、爱好,并在这些方面创造条件,使孩子更好地发展,如:美术情乐、舞蹈、体育等,而不是在孩子不擅长的方面要求他非要达到家长自己的要求。要知道,我们父母也不是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在单位,我们也需要领导能发现我们工作中的成绩和付出,并得到领导的肯定。
3.多一点宽容之心——满足孩子的安全需要
“让孩子在接纳的环境中成长,在关爱的环境中成熟。”这是专家的忠告。即使是天才也有表现不好的时候,当孩子的某些表现不够好时,如成绩不理想、发言不积极等,不要挖苦、斥责,惟有你接纳孩子的失败,他才有机会从中获得信心,并与你建立良好的关系。俗话说“危难时刻见真情”,我想,对孩子这时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4.保护孩子的自尊——满足孩子的自尊需要
一位孩子语文考试得了63分,母亲知道后告诉孩子:“很好嘛!你这个分数不得了。”这个孩子听后,饱含泪水走开了。如果这个母亲能这样告诉孩子“你对这个成绩是不是觉得不满意,没关系,我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进步的。”是不是既保护了孩子的自营又给了孩子自信呢?
5.接纳孩子的委屈——满足孩子的公平需要
当孩子在外面碰到了挫折和委屈时,他最盼望的是得到父母的慰藉、关怀与帮助,因为家即是他最佳的疗伤“医院”,父母则是该院的“医师”。如果这时你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替他考虑,并能接纳他的情绪,就能使他积压在胸中的气愤、不满与怒气在短期内得到发泄。这无疑对孩子身心健康是有益的。设身处地为孩子考虑,因为你也有受委屈的时候。
6.多给一点砺练——满足孩子的独立性需要
有的父母老是对孩子不放。乙,如常常偷看孩子的日记或偷拆孩子的信件,事后又把看到的内容直接作为教育孩子的证据。有的家长则将自己的某些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这样的结果是,孩子有了问题不和家长说,甚至与家长产生对抗情绪,有的人的这种情绪甚至延续到成年以后。
案例1:有这样一位家长,孩子读高中住校,他老是担。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和同学相处吃亏。结果三天两头往学校跑,每天晚上往寝室打电话,闹得他的孩子与同寝室的同学关系很僵,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很幼稚,学习能力自然不理想了。
案例2:曾经有一个学生,就是在父母的这种极度保护下读完高中,考入国内的一所重点大学,她在大学与同学无法搞好关系,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每学期从大学将被盖从大学背回家洗(3天2夜的路程),后来学校通知家长要她休学,最后家长提前退休,到大学陪读直至其大学毕业。
试想,孩子在这种无微不至的照料下长大,他能有独立的人格和自己的判断力吗?其实,人生本来就是一连串冒险、挫折的积累,给孩子多一点砺练又何妨呢?回想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难道不是这样吗?
参考资料: 《做孩子的顾问》台湾游乾桂中国友谊出版社
《家庭心理教育艺术》王希永、瑞博开明出版社